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中华支教与助学信息中心-欧洲杯买球网址
[学生教育]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2022-11-09 | |查看:5838
  2008年9月1日看似平常的日子,却是我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因为我选择了一项艰巨而又伟大的事业──特殊教育。
  9月22日,一群来自全省各地的残疾孩子相聚在这所学校,我也将自己满腔的热情倾注在他们的身上。由于我也是一名残疾人,我能深刻体会到残疾学生求学的难处,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我每天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与这群学生两个多月的相处,我感慨颇多。
  爱心让我和学生之间多了一份依恋。爱心对教育的意义已经无需赘言。在提及的老师应该具备的素养时,“爱心”无法避免。说到爱心,我们脑海里往往会浮现:老师重病在身却坚持站在讲台上;学生生病,老师不辞辛苦为他补课;学生生活有困难,老师慷慨解囊等,这些的确是爱心的体现。但是,这些均是在特殊情况下所涌现出来的爱,而日常生活中像这些情况并非天天存在,我认为,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爱心是必备的情感行为。
  自从从事这份特教事业以来,我的朋友们经常说我越来越离不开学生了。是的,毋庸讳言,我很依恋这群学生,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作为一名老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在某种意义上说,如同他们的家长。自古以来又有哪位家长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的呢?我一直都在给学生灌输“我们都是一家人,应该相亲相爱”的思想,目的就是希望师与生、生与生都应该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理解。
  虽然这群学生的年龄不一,但是,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有着一颗质朴、未受世俗沾染的童心。这就要求特殊教育工作者也要时刻保持一颗与学生一样的“童心”,这样才能更多更深地了解残疾孩子的思想动态,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我深刻领悟到一位教育前辈所提出的“学生的成长就是我的成长,学生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学生的欢乐就是我的欢乐”的含义。如果每个老师都能做到和学生“一同哭,一同笑”,推己及人,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哪里还会存在师生之间那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呢?
  有很多事情在成人看来不可思议,在孩子的心中却显得非常的自然。记得初接触这群孩子的时候,我遇到这样一件事情。一次值班查房,由于我的手语还不够熟练,和听障的学生沟通只能用书写的方式。我还没有写完,和我交流的学生就跑去和另一个听障的学生聊天去了,当时我觉得好像被冷落了,十分尴尬。后来了解到他并没有冷落我的意思,而是我当时还没有写好,那边又有同学叫他,他就过去先和别的同学聊,等我写好了再过来看。就这么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学生的天真无邪。如果我当时只注意到自己被“冷落”了,而不去换个角度了解事情的“真相”,那么我就有可能误会一个本性质朴的学生。因此当我们遇到类似事情的时候,不妨把事情想得简单一点,也许我们会发现事情的背后还有一个很好的答案在等着我们。
  我曾经接触过这样一个残疾学生,无论对谁他都抱着敌对的情绪,不管别人怎么设法去和他谈心和交流,他都漠不关心,给别人的感觉是冷冰冰的,做任何事情也不和同学或老师打招呼,总是“我行我素”。这个学生曾经一度让我头疼,不知怎样引导他融入这个集体。后来我换了一个思路,把自己假想成那个学生去追溯他的过去,我洞察到事情的根源:由于身体的缺陷,从小他就经常受到别人“另眼相看”,开始他也许不以为然,随着次数的增加,他就产生了害怕、厌恶、憎恨和抵触心理,于是他就会认为周围的人都不怀好意,没有一个可以信任,处于过度的自我保护状态,他将自己封闭在了一个黑暗、狭小的空间。抓住了这一点,我就开始有针对性地开导他,帮他打开心结。经过一周后我发现他改变了很多,能够主动地和同学相处了,还经常发短信和我聊天。在某种特殊的场合下,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考虑事情,很多问题也许更容易去解决。
  很多学生总是怀着善良而又美好的动机去做事,渴望得到老师和别人的赞扬,寻求心理的满足。但是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他们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常常好心做坏事。我认为是很自然的,试想:我们自己在学生时代不也是经常做类似的傻事吗?因此,我们不应该片面地去否定孩子的行为,反之,我们可以尝试着用鼓励代替批评,用信任代替怀疑。当然,也要耐心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加以指导。
  走进学生的生活也让我重温了学生时代的温馨、团结和友爱。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我越发地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越发地感到责任的重大。我坚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呵护我们的每一个学生,言传身教,再加上感化教育,那么就会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文/李怀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astpost


gmt 8, 2022-12-24 12:51 , processed in 0.196986 second(s), 17 queries .

回顶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