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中华支教与助学信息中心-欧洲杯买球网址
2022-11-16 | |查看:6276

       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不论是职前培训还是职后培训,主要集中于教师在学科知识领域、教学技能上的培养与训练,更多关注的是教师的专业发展,而对教师心理发展则相对忽视,没有在正常的教师培养计划中得到足够的重视与体现。这就使得对教师自身的关怀成为我们今天教师教育的一个盲区。对教师心理成长的忽视,直接导致教师心理素质的严重下降和心理问题的频繁发生。

       一、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1、极度的价值失落感。长期以来,教师一直被当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倍受人们的尊重,广大教师们也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他们甘于工作,乐于奉献,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待遇渐渐成为衡量一个人的工作价值和社会贡献的重要方面,教师原来所坚守的人文精神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物质上的诱惑大于精神追求。虽然教师的物质生活水平近年来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但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教师热衷于有偿家教等赚钱活动,而对于本职工作反而不能专心致志,只是被动地完成任务,失去原有的工作成就感与价值感,产生了严重的心理空虚。

      2、自信心的严重丧失。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技能方面,计算机和外语技能逐渐成为许多教师任职要求的技能底线;在学历方面,许多教师需要进行不断的继续教育;在教学实践方面,许多教师被迫接受学生对自己教学效果的评价。在这种背景下,少数教师由于缺乏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越来越处于被淘汰的边缘,从而导致他们的自信心严重丧失,上班成为他们难以应对的沉重负担。

      3、严重的职业倦怠。教师的工作任务重,心理压力大,特别是近年来的教育体制改革,主要包括教师聘任、末位淘汰、职称评定等,这些使每位老师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有的能适应形势需要,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但一些心理本身就比较脆弱的教师则往往因为压力严重超负荷而导致极度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精力不济、自我效能感下降、烦躁易怒的不良情绪等心理现象。

      4、严重的心理闭锁。受职业交往面的限制,多数教师的社会交往比较少,信息和情感沟通不畅,从而产生认识上的偏见,导致他们的孤独、压抑、不愿广泛接触社会、不愿交往,气量狭窄。这种闭锁心理又会导致学校内部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紧张。

        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种类

      1、职业行为异常。教师职业行为异常主要分为如下类型:(1)职业抱怨型。这类教师,身为教师却看不起教师职业,缺乏教育荣誉感,身在岗位,却不能理直气壮地承认并悦纳自己的职业,对学生说服教育缺乏耐心,缺乏教育机智,没有教育责任感。(2)自我型。这类教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地关心自己,自私自利,喜欢自我夸耀与吹嘘,勾心斗角,人际关系恶劣。(3)暴戾型。这类教师傲慢至极,惟我独尊,盛气凌人,很难与人相处,稍不如意就争吵、责骂、破坏公物甚至拳脚相加,行为极具攻击性,常对学生施以体罚。(4)异常型。这类教师由于长期以自我为中心,久而久之导致情绪极端不稳定,心理异常,表现为独来独往,不能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性格反复无常,出尔反尔,管教极端情绪化。(5)不良型。这类教师生活方式和行为不检点,有的表现为挑拨是非、恶意中伤、惟恐天下不乱,常在同事中制造不团结;有的表现为行为放荡、粗俗,斯文扫地,有损教师形象,甚至触犯国家法律。

      2、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是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极度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属于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职业倦怠有三个核心成份:(1)情感衰竭。个体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消失。(2)个性化。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工作。(3)个人成就感降低。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和价值的倾向降低。严重的职业倦怠心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心身健康,使其工作士气和激情受到损耗,并成为教师厌教、教育水平难以发挥以及教师流失的重要影响因素,最终必然带来教育质量的下降和对教师身心的伤害。

      3.职业适应不良。适应不良是教师个体与职业环境不能协调一致的一种过程和状态,它会直接影响教师的生存和发展。在新形势下,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学课程和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日益变革,教师无论在知识水平还是教育教学能力抑或教育教学方法方面都存在诸多的不适应,教师的权威地位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既使教师感到力不从心,又使他们感到无可奈何。学生家长对子女期望值的日益提高,教师来源的日趋多样化,待业教师群的初步形成,“下岗威胁”已成为一部分教师的心病,加上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的存在,所有这些因素不仅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且与教师原有的传统道德观与价值观形成强烈冲突,造成许多教师严重不适应外部世界的变化和动荡。

      4.神经症。神经症是轻型大脑功能失调的心理障碍的总称。这类教师常常表现为烦恼、紧张、焦虑、恐怖、强迫症状、疑病症状、心情抑郁或分离症状等。由于心理健康知识在大众中尚未普及,致使患神经症的教师大多不被人理解,有的被领导认为有严重的“思想问题”,甚至被当作是"精神病"来对待,把这些辛勤耕耘的园丁逼到精神崩溃的边缘。

      5.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人格并与他人和社会相悖的一种持久和牢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具有如下特征:紊乱不定的心理特点和难以与人相处的人际关系;把自己遇到的一切不幸都归咎于命运和别人的错误,自己对别人不负任何责任,对不道德的行为缺乏罪恶感,具有猜疑、仇视和偏颇的人格障碍。

       三、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探讨

      1、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教师首先要调整认知,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自我和周围世界。教师在应付压力之前,要对压力有明确的认识和接受态度,认识到压力及其反应不是个性的弱点和能力的不足,而是人人都会体验到的正常心理现象。其次,采取积极的压力应付模式。再次,主动寻求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可以缓冲生活事件的情绪冲击,也可以使人恢复信心、摆脱困境。与此同时,教师要学会放松情绪,减轻压力感。

      2、采取适当方式缓解职业倦怠。教师首先要结合自身条件,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作为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强调专业的自主性与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大责任,应承认自己也是一个平凡的人,结合自己的现状建立切实可行的预期目标。其次,要学会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生活,学会放松自己。再次,要广交朋友,寻求社会支持。当受到压力威胁时,不妨与家人亲友一起讨论目前压力的情境,以便对压力的情境进行重新的审视,使一些消极情感得到某种程度的发泄。最后,进行一些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帮助自己减轻心理压力与缓解职业倦怠。

      3、增强自身对挫折的调试能力。教师要注意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不断调整目标和行为。大多数教师都对生活充满理想,但对生活中所遇到的挫折估计不足,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也缺乏全面的认识,所以一旦遇到不顺利的事情就容易产生挫折感。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中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可行的奋斗目标,保持适中的期望水平,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但也不要轻易地否定自己。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学会不断调整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行为。同时,教师要牢固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不断完善个性。另外,教师还要树立坚定的目标和培养坚强的信念,不断加强意志的锻炼,培养正确认识和分析挫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和文化修养,学会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提高对挫折的承受力和调节力。

      4、发挥学校对教师心理健康的主导作用。学校是教师最经常、最重要、最直接的工作与生活场所。教师的教育活动主要是在学校中进行的,所以,学校的环境不佳最容易引起教师的行为受挫。作为学校领导,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实际需要,针对教师的不同需要,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提高教师的心理满意度,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同时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使教师保持心理平衡,帮助教师确立合适的个人奋斗目标,同时在教师成功或者失败时要引导其正确地总结;另外,还要致力于优化校园人际关系,努力为教师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fastpost


gmt 8, 2022-12-24 12:50 , processed in 0.162649 second(s), 17 queries .

回顶部
网站地图